東莞工人:是挑戰也是機會不改變只能餓肚子
隨著工廠內引進了一批新的智能機械生產設備,27歲的技工黃鑫辭去了工作,決定另謀他路。幾個月前,他所在的打磨車間還需要600名員工共同作業。如今,一臺機器手可以取代6-8名工人,只需50多位技術人員操作監管即可。 “那時候工資在3、4千塊吧,(工作)年頭長一點的5、6千塊,要當上組長就更多?!睋S鑫介紹,在幾年以前,像他這樣有些手藝的傳統技工還是很吃香的。但“機器換人”大舉展開,讓東莞制造業企業對普通工人的需求明顯減少,而對“機器人技工”的需求開始旺盛。根據東莞一家人才網站的數據顯示,目前該平臺上發布的機器人相關職位數為645個,這一數字相當于去年同期的3倍左右?!跋乱徊酱蛩阋贿呑鲂┝愎?,一邊去學些機器人操作之類的功課吧,是挑戰也是機會吧,你不改變可能就要餓肚子?!?當問及黃鑫下一步的打算時,他這樣說道。
行業人士:車間將趨向無人化,普通工人將轉型技術和服務 廣東地區一位制造型企業負責人對技術工人的說法表示認同。據他介紹,自從機械化設備上線以來,產品不良率從過去的超過25%降至不到5%,而產能從每月每人7500多件提高到2.2萬件。根據他的計劃,未來兩年他將為企業再添1000臺機器手?!皺C器換人”計劃完成后,整個后臺操作人員將不超過200人,80%的工序實現無人化?!皬拈L遠來看,機器大規模取代傳統技工已經是大勢所趨?!痹撠撠熑苏f道。
既然用工量減少,會不會造成制造業工人失業率上升呢?該負責人認為,目前流通的機器人技工人才數量極少,傳統技工如果能夠學習新知識,向機器人技工轉型會有很好的發展。而隨著產能的提升,勢必在銷售和服務環節留下不小的缺口,那些非技術工人向這方面轉型也不失為一種不錯的選擇。
教育業者:傳統技術工人大量報名網絡學習
從教育行業傳來的聲音對于“機器換人”的趨勢也提出了佐證。據國家公服體系——弘成學習中心江浙地區分中心一位負責人介紹,在最近2年,技術工人咨詢網絡學習的比例持續增高,大有超越大學畢業生和職場白領的勢頭。
“他們求學的理由很簡單,一是提高學歷,二是學習新的技能,為轉型進行自我積累。所以從這點看來,人們順應新環境、新趨勢的意識還是很強的,網絡學習更便捷、更趨于實踐性的特色也和他們的需求一致?!痹撠撠熑苏f道,“根據我們的統計,電子科技大學網絡教育學院的機械制造及自動化、機電一體化技術目前最受技術工人的青睞;而像市場營銷、計算機、英語、財會等熱門專業也是非技術工人的首選?!?